首页 / 新闻中心 / 特凿要闻
小而美丨中煤邯郸特凿公司以“浮”破力 超重管“轻潜”入深孔
日期:2025-05-16  

创新的光芒从不局限于宏大叙事,那些直击痛点的小改小革、聚焦难题的小攻坚、打破常规的小突破,那些“小而美”的灵思巧策,同样在看似平凡细微处熠熠闪光。在中煤邯郸特凿公司门克庆矿井二号工业场地投料孔施工现场,开展了一场灵思巧力与超重管路的博弈,通过全“浮”武装以巧破力,实现了超重管路的“轻潜”,生动诠释了“小创新”迸发的强大力量。

图片
01

挑战降临:管路与钻塔的“悬殊较量”
图片

在广袤无垠的鄂尔多斯草原深处,门克庆矿井二号工业场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,作为整个项目关键环节的投料孔工程,钻孔与管路安装要求严苛,在施工伊始遭遇了“超重管路下放”这一难题,设计孔直径760毫米,孔深692米,大口径投料孔管为无缝钢管,直径大、厚度大,总重量高达180吨,远远超出钻塔90吨的承载能力,巨大的重量差距,常规下放方法根本行不通,管路安全、顺利下放到底成为施工过程中“卡脖子”难题,对决心、技术和智慧形成挑战,若无法解决,不仅会导致工程停滞,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。

图片
02

抽丝剥茧:精准锁定关键因素
图片

面对这一困局,特凿公司大口径项目部迅速成立专项攻坚小组,扎根施工现场,大家边查阅资料、借鉴类似工程经验,边快速开展全面现状调查,从管路的材质特性到深孔的地质结构,从泥浆性能参数到施工流程的每一个环节,详细记录每一个数据和发现,针对可能影响大口径管路下放的钻孔泥浆性能差、浮力装置失效、钻孔偏斜超限、终孔通井不彻底等40条隐患因素进行调查、分析,梳理出六大隐患因素,并通过排列图分析,精准锁定“钻孔泥浆性能”和“浮力装置”两大关键因素,累计频率高达87.5%,这个发现让大家既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,兴奋的是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,而责任重大则是因为接下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
图片
03

以巧破力:全“浮”武装奋力攻坚
图片

为了确保180吨大口径投料孔管路悬重在钻塔90吨的承载范围内,攻坚小组积极寻找“四两拨千斤”的灵思巧力,从潜艇浮沉原理中汲取灵感,将“潜艇之道”融入工程实践。管路“化艇”提浮力。攻坚小组以精密工艺重塑管路结构,采取坡口焊接、加焊6道加强筋的方法,将30毫米厚的钢板、钢球和球座制作成浮力板和浮力阀,巧妙制作浮力系统,并经外观细致检查、超声波探伤检测及10Mpa耐压试验三重严苛检验,让原本笨重管路化身为密封性强、浮力卓越的“钢铁潜艇”。泥浆“化盾”护航行。攻坚小组将泥浆性能升级为安全施工的关键突破口,通过24小时不间断调试,精准调控含砂率、比重、粘度等参数,成功调配出兼具高浮力与强护壁性的高性能泥浆,将钻孔浇筑成安全稳定足够大的“容器”,既用浮力托举管路减重,又抵御钻孔缩径、孔壁粘管风险,为管路下放撑起了坚固的“液体护盾”,让百吨管路安全顺利“轻潜到底”。

图片
04

喜获成果:成功带来多元收益

图片

下管当日,泥浆各项性能指标达标,浮力装置增浮效果显著,管路成功下放至孔底,管路悬重始终在钻塔承载范围内,完美达成预期目标,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。“四两拨千斤”的灵思巧力,让笨重的管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能够“听从指挥”,轻盈地完成每一个动作。这次成功不仅让整个投料孔工程得以顺利推进,为后续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,还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,仅一个大口径钻孔就可节约材料成本18.5万元和大型吊装设备租赁费12万元。中天合创能源有限公司门克庆煤矿发来贺信给予高度评价,巩固了企业在大口径钻孔施工的行业地位,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,提升了“中煤冻结”品牌知名度,助力企业开拓市场。同时,在攻克难题过程中还实现多项技术创新,研发了“双轴承对接装置”等实用技术和工具,大家的创新意识、质量意识、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极大提升。

“以浮破力”的背后,是中煤邯郸特凿公司对创新的执着追求,从直面难题时的冷静思考,到解决问题时的大胆实践,用智慧与汗水,让超重管路完成了这次安全顺利“轻潜”,也让我们看到了“小而美”的创新力永远不可小觑。